让书院成为联结群众与社会的“文化客厅”-中国文明网

让书院成为联结群众与社会的“文化客厅”

发表时间:2025-10-28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  书院,是中华文明传承与演进的重要见证。时至今日,书院已成为赓续城市文脉、涵育社会文明的公共空间,需突破传统教育功能局限,以“文化客厅”为定位,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成为群众参与文化生活、凝聚社区精神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
  将书院打造成为特色阅读空间。回溯历史,“书”是古代书院的核心。书院里,读书、教书、讲书薪火相传;校书、藏书、刻书绵延不绝;著书、出书更成了文脉延续的关键纽带。各地可探索“书院+城市书房”“书院+农村书屋”融合模式,在保留书院黛瓦粉墙、亭台楼阁等古朴风貌的基础上,合理划分阅览区、自习区与研讨区,配备舒适座椅与照明设施,使其成为喧嚣城市中的“安静角落”,既满足公众碎片化阅读需求,也为深度研学提供适宜环境。同时,借助数字文化赋能,接入地方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,提供电子书、有声书、名师在线课程等数字化服务,实现线上线下阅读无缝衔接,让传统书院成为“不打烊”的文化阅读阵地,推动阅读真正融入日常生活。

  将书院建设成为文化会客厅。每座书院都是一处独特的文化地标。可充分发挥其文化展示功能,通过展陈地方先模人物事迹、非遗技艺流程、民俗生活场景及历史文物,让人们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;发挥文化互动功能,常态化举办文化讲座、主题沙龙、书法绘画创作、陶艺体验等活动,搭建专家学者与普通公众的对话平台,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;激活社区凝聚功能,以邻里文化节、亲子研学营等活动增进居民互动,为社区读书会、老年合唱团等民间文化团体提供免费场地支持,培育基层文化活力,让书院成为联结邻里情感、凝聚社区人心的重要纽带。

  书院培育的是人,是家风,更是乡风和国风;书院传播的是书籍,是文化,更是风骨和文明。书院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,也是公众参与文化生活的“精神家园”。将其打造成大家身边的“阅读空间”和“文化客厅”,不仅能鲜活展现城乡文化特色与精神风貌,更能使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,持续提升地方文化形象与文化影响力。(朝阳门工作室 吴利武)

【责任编辑:杨荃】